长大就当成人

长大就当成人  (文/严行)

20110117154747857有这样一首歌《不想长大》,歌中唱道:“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,长大后世界就没童话……我宁愿永远都又笨又傻……”

曾几何时,那种“盼望自己有一张成熟与长大的脸”的歌声,不经意间被拒绝长大的声音取代了,这世界怎么了?

仔细聆听这异样的歌词,会发现,其中传达出一种人们以前很少有的情绪,一种拒绝成长的心态。然而,这却是后现代社会里一些年轻人的声音,它表达了他们的心声,也表达了他们的困惑。

   长不大的成年人

自古以来,父母期望子女在自己的呵护教导下健康成长;孩子盼望自己早日长大成人,这本是人之常情。但是,当我们环顾今天的世界,就会发现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,无论能力、心智、成熟度,都远远低于他们的实际年龄。

圣经说:“凡你手所当做的事要尽力去做。”(《传道书》9:10)这一训诲,长期以来是人们认同的价值观。但今天,情况却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。

根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公布的一组调查资料显示,中国大陆城市中,65%以上的家庭存在“老养小”的现象,其中30%左右的成年人被老年人养着,成为家庭中“长不大的超龄子女”。

随着就业压力增大,独生子女逐渐成年,大陆这一批青年的队伍也在不断地扩大。有关社会学家甚至预言,他们很可能成为影响未来大陆家庭生活的“第一杀手”。

2006年,加拿大人口普查资料分析显示,有400万20岁至30岁的成年人,仍然与父母生活在一起。这个数字远远高于以前的统计,也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料。是现今的年轻人变得长不大了吗?

这确实是一个新课题。

  拒绝长大的孩子

《箴言》19:15说“懒惰使人沉睡”,在已成人却长不大的背后,是意志的怠惰与心灵的沉睡。应该说,与以往几代人相比,这一代的青年简直是“衔着金汤匙”出生的。

如果说,他们的父辈曾经经历了从传统社会到后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的话,那么,他们一出生就处在电视、电脑、手机和网络世界中,他们享受着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高科技带来的种种益处。

当年,父辈们胼手胝足,在辛苦劳作中奋斗一生,子女一辈却缺乏这种“艰难困苦,玉汝于成”的必要过程。优越、顺利、安乐,这些本是属于人们追求生活美满的目标,如今竟成了一代人成长中的不利因素。

有一天,当他们走出学校,面对社会的惊涛骇浪,无所适从,不敢成为弄潮儿。因此,他们虽然已届成年,但精神上却仍然停留在青春期,依然不能独立,不能脱离父母的羽翼。

1979年,德国电影大师施隆多夫 (Volker Schlöndorff)拍摄同名小说《铁皮鼓》,讲述了一个不愿长大的孩子小奥斯卡,他因看到成人世界的丑恶,决心拒绝长大,成了一个逃避历史责任和时代危险的孤儿,一个拒绝进入成人世界的局外人。让施隆多夫想不到的是,“小奥斯卡”竟成为此后出生的一代人的预表。

   父母有教育责任

这些走不出青春期的年轻人,以卡通风格、网络语言为外部标记;以无意义、无目的为内在特征,躲避现实、躲避责任,逍遥度日。那个“我是谁?我从哪里来?我到哪里去?”的永恒追问,到他们这里化作了“不在乎我是谁,不知从哪里来,也不知到哪里去”的随意漂荡。

他们似乎生活在一个相对静止的时间里,一个迷梦般的幻境中。父母为他们着急心焦,但他们不急,“不急于成功,不急于上班,不急于自省”。每日锦衣玉食,欢聚派对,这就是他们心目中最好的今天;将卡通世界搬到现实中,他们让自己变身为现实中迪斯尼影片的真人版。

然而,不幸的是,电影中的喜剧,搬到现实中一定是悲剧。这一代年轻人置成人应履行的社会责任于不顾,心理承受力弱,一遇打击,则信心大挫,退缩不前。同时,自幼恃宠而骄,造成他们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,于是躲在自己狭小的空间,自我封闭。

《箴言》22:6说:“教养孩童,使他走当行的道,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。”圣经教导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上要目标清楚,要以积极的方式来管教孩子,指示他们要探寻人生的智慧。那些长大而不能成人的子女,不仅会成为父母的拖累,也会破坏自己的生活幸福。

家有儿女初长成,是一种人生幸福;而子女不肯成长,却是家长的心病,也是家长的责任。理解、沟通、启发、引导,是艰难的补救之法,但每个父母都有责任将儿女带回到真道上来,让他们切实地明白人生的智慧,愿意承担责任,如此,儿女方能成为父母的安慰。

作者现居加拿大多伦多。

载于OC120期(图片来自网络)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-+=