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离5月12日14∶28分越来越远,废墟下的生命气息也越来越少,大量的图片刺激著人们的眼睛,也捶打著人们的心。泪水汇成了河,撕心裂肺的哭喊此起彼伏──为什麽最不应该倒塌的学校,脆如纸盒?为什麽成千上万的“小太阳”顷刻陨落?为什麽这麽大的地震没有专业预报?为什麽地震发生在奥运会开幕的前88天?
天灾无情,苦难无解,这道伤痕永远刻在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上。本应举国欢腾迎奥运的今年,似乎特别流年不利──春节前後的雪灾,许多人初尝数日无水、无电、衣食无宁的恐怖;三月开春,手足口病全国流行,病患婴幼儿数以万计,多少父母肝肠欲断;5月12日,汶川地动山摇,波及全国十馀省及至越南泰国,彷佛预演了世界末日的景象┅┅
然而,在一幅幅悲惨的画面间,在一个个“为什麽”的疑问中,我们仍然发现一丝丝希望的亮光,那是人性的光芒,那是正直的光芒,那是血水交浓的光芒┅┅
总理温家宝在地震後一个半小时启程赶往现场,冒著馀震的危险,视察、安慰、筹划,在最短的时间内,最有效地调集救援力量,与死神展开抢夺生命的竞赛。人民的子弟兵在这生命攸关的任务中,接受了一场无枪弹的血的洗礼,街道、广场是他们累瘫充电的床铺。动人的故事一个个上演、传扬──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务主任谭千秋,身下护著的四个学生存活了;代课老师周汝兰,四次冲进教室,安全疏散全班52名幼儿;全心救人的民警,自己却失去了爱子。还有,全国志愿者多到影响交通;输血站大排长龙;募捐的款项,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涌向灾区┅┅
然而,在所有新闻报导中,最令我感动的还是《北川邓家“刘汉小学”无一死亡奇迹背後的真相》。报导记述,这是一所希望小学,十年前由汉龙集团老板刘汉捐资兴建,当时经办监理学校修建工程的是集团的办公室主任(记者在采访这位原办公室主任时,他坚拒透露姓名,我们就称他“主任”吧)。这位“主任”曾任一家水泥厂的副老总,是行家。在建设北川希望小学的过程中,他曾因水泥质量不好、款项到位不及时、及工程拖延而多次发火,并与有关人员“吵架”。最後还与有关部门据理力争,平出了楼前的大操场。这操场,就成为十年後地震时,集中全校483名同学的逃生地。小学教学大楼在地震时晃动几下後,最终也屹立不倒。後来又得知,重灾区绵阳的五所希望小学也是经这位“主任”督工完成的。地震时,它们也是巍然屹立,在校学生毫发未损。
我不禁思索,是什麽力量,让这位主任敢管敢吵?虽然老板刘汉事前曾发话∶“亏什麽也不能亏教育,一定要把好质量关。”然而,实际上,“主任”的所为比老板要求的还高。对比灾区许多学校,比其它楼房崩塌更严重的惨景,这屹立不倒的希望工程楼引人深思。
俗语说∶“拿人家的手短,吃人家的口软”,我想这位“主任”若是“拿”了,必定没有足够的钱买好水泥、付工程费。若是这位主任“吃”了,与人据理力争的“底气”必定不足,更不敢理直气壮地发火。况且,不是一所学校,而是不同时间、地点的六所学校。就以平均每所学校400位学生来算,他保全了2400个年轻的生命。他成了这些孩子及他们家人的“贵人”。我猜想,在他心里要麽是良知的声音特别响亮,要麽是他相信“头上三尺有神明”,敬畏“天道”、尊重生命,更甚於他的老板。
从这里,我看到了中国的希望。中国,正是需要有更多敬畏“天道”、“良知”的子民,在公众生活和私人生活中,在职场和家中,都敬畏造物主写在人心版上的“律法”,都因著敬畏“天道”而愿意活出“人”本该有的样式,尽其本分,不胡作非为┅┅
中国的希望之光正源於敬畏“天道”、尊重生命,因这“天道”离人不远。神的永能和神性,藉著所造之物──宇宙万有和人,就使人明明晓得、无可推诿;神也将他的律法写在人心中,愿人在神面前行事为人都凭著良心,常常自勉对神对人,都存无亏的良心,因为良心既然丧尽,就放纵私欲,贪行种种的污秽。(参见《使徒行传》23∶1,24∶16,《以弗所书》4∶19)
5月19日下午2时28分,北京及灾区民众下半旗鸣笛哀三分钟,全国各地的人民也自愿参加默哀。人们悼念死难的亲人、无辜的遇难者、生死关头把生的机会留给孩子的老师。在这三分钟里,人们是否会忏悔自己在聚集财富时的不义行为?是否明了了“生命是宝贵的,更是脆弱的”?
懂得忏悔的人是有希望的人,懂得忏悔的民族是有希望的民族。我会更懂得尊重自然,尊重生命,会更多地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,更多地探索什麽是暂时的,什麽是永恒的。我相信,创造并掌管生命和世界的造物主,是值得敬畏且有无限恩慈的,他以各种方式呼唤我们回归,呼唤我们苏醒。我听见孩子们说,“再也不与父母斗嘴了”;我听见官员们说,“名利都是身外之物”;我听见民众说,“建一所牢固的校舍,比捐赠一个亿更有价值”。
我相信,许多人今後会看良心重於金钱;我知道,更多人会在有生之年认识“天道”、认识“永恒”,并成为祝福别人的人。愿人性的光辉永不泯灭,愿博爱的种子生根发芽,让《上帝护佑中华》的歌声回荡在我们的祖国──这块历经沧桑的神州大地!
作者来自中国,现居住美国新泽西州。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