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日天涯

 

我原想与你消磨一生

无奈生命如此短促

 

 

 

文/宝 戈

 

 

 

楼下巷口小诊所那位高高胖胖的医生,因为籍贯为蒙古,大家都昵称他“蒙古大夫”,才四十岁出头,数周前突然心脏病发,倒在浴室,十分钟就离开人世,抛下无助惊恐的妻子稚儿。所有的街坊邻里听到后无不震惊,感慨生命之无常。

几日后,香港一位早逝的歌星所唱的歌曲《明日天涯》,由收音机飘入我耳中,在脑海回荡了几天,怎么也抹不掉:

当你明晨醒过来

再也见不到我的踪影

你会知道我已离你远去

爱人 不要怨我

爱人 不要恨我

我原想与你消磨一生

无奈生命如此短促

……

深情的渴望与生命的短促,在缠绵的曲调中悲叹,人生永远在渴求真爱,但这爱的渴求总也不得满足,于是绝望的心反覆在悲哀中。这是千古的无奈,也是多少文学、音乐与艺术的主题。

对比于这首流行歌曲,我想到了另一首百余年来,在基督徒中流传的诗歌《我心灵得安宁》,想到歌曲背后的故事,以及作者在悲伤中,因信仰而来的安慰与盼望:

1873年冬天,一艘轮船正航行在大西洋中。船长邀了一位乘客到甲板上,对他说:“史白福先生,据我仔细的推算,这儿就是不久前发生船难之处,也是您四个女儿葬身海底的所在。”

数周前,史白福一家人计划去英国,参加布道家慕迪所办的聚会。他因公务忙碌,所以延期出发,妻子Anna带着四个女儿和友人先走。所搭的法国游轮Ville du Havre号,在大西洋海上与别船相撞,十二分钟内即沉入波涛之中。大浪冲走了史白福的四个女儿,妻子Anna也落入海里,慌乱中她只抓到了孩子身上的一件睡衣。全船二百六十九人中最后只有四十七个人获救。Anna为其中之一,被送到英国威尔斯。四个女儿都已不幸罹难。她发电报给史白福说:“仅我获救!”(Saved alone!)

心碎的史白福,立刻搭上下一班由纽约出海的轮船,穿越过大西洋。

他听完船长的话,在甲板上沉默片刻,然后回到舱房中。从船窗望出去,思念起罹难的女儿们,如同旧约圣经中失去儿女的约伯,更多的痛苦如潮水涌来,他实在忍耐不住。这时他想起圣经上的话:“神爱世人,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,叫一切信他的,不至灭亡,反得永生。”(《约翰福音》3:16)他在人生至黑至暗的夜中,选择了信心,他相信在永恒中,将会再见到他的孩子们。

当史白福长时间祷告以后,他把心中的感动、痛苦与盼望,写成一首诗歌,就是《我心灵得安宁》。这首诗安慰了许多在患难与伤痛中的人,也深深地感动了许多人。常常有人将此诗赠给失去亲人,陷在痛苦中的人。

史白福与妻子于1881年,带着后来生的女儿Bertha离开美国,搬到耶路撒冷,在那儿度过他人生的最后七年光阴。他们租住的地方,后来发展成今日著名的American Colony Hotel。Bertha在1925年开创的史白福儿童中心,迄今每年帮助约三万名住耶路撒冷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孩童。

此诗的曲调由腓力布里斯于1876年所配。从乐曲中,我们仿佛可以听见海浪的咆哮声,信心在深夜中的挣扎,以及最后发出的喜乐与胜利的歌声。

 

有时享平安如江河平又稳,

有时忧伤来似浪滚,

不论何环境,我已蒙主引领,

我心灵得安宁,得安宁。

……

求主快再来使信心得亲见,

云彩将卷起在主前,

号筒声吹响,主再临掌权柄,

愿主来!我心灵必安宁。

 

受苦有时对人也有好处,比如一个没有经历过患难的人很难安慰别人,正如吃饱的人不知道饥饿的滋味,健康的人不能体会病人的痛苦。然而,受苦的人若没有胜过痛苦,用更高的立足点来看穿苦难的有限,就无法把苦难的负面感受,建立起正面积极的意义。若没有更高的人生盼望,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安慰。

《明日天涯》及许许多多的流行歌曲可发泄人生的痛苦与无奈。但《我心灵得安宁》和许多圣乐诗歌,却可以真正安慰医治人心的痛苦,带来永恒的安慰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-+=