仇恨不是出路,爱才是!——评影片《三块广告牌》/ 孙基立

 

 

 

 

文/孙基立

 

 

 

刚刚获得第90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和男配角奖的电影《三块广告牌》(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, Missouri),讲述的是一个母亲为遇害的女儿用极端的方法伸张正义的故事。在一个小镇,米尔德雷德的女儿被奸杀,警察却无法找到凶手。大家逐渐淡忘此事,这位母亲只好用仅有的积蓄在一条偏僻的公路上打出三块广告牌:“爱女被强奸致死”“凶手至今逍遥法外”“威洛比警长你到底想怎样”。

 

 

平静小镇的呐喊

 

威洛比警长是一位忠于职守、深受当地居民爱戴的好警官,凶手无法找到,并非因他渎职,许多命案都由于各种原因无法破案,而且他身患癌症,将不久于人世,所以小镇居民都站在警长这一边。

当地神父和威洛比拜访了米尔德雷德,请她理解侦破工作的难度,并责备她这种过激行为,要求她取下广告牌,但都被她毫不留情地骂了出去。警察局的警察试图侮辱、恐吓她,儿子学校的孩子向她的汽车扔饮料、罐头,都被这位强势的母亲一一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。

剧情继续发展,我们逐渐了解到小镇的风俗人情:人们彼此熟悉,有比较固定的关系纽带,消息通过闲聊传播得很快。一桩悲剧,无论多么惨烈,对小镇的居民来说,都可以当作一个季度的谈资,让大家在长吁短叹中彼此交流一下感情。在他们看来,保持小镇的和谐、稳定是最重要的,而警官威洛比似乎是让小镇保持稳定的主要人物。

但是女儿的死,对母亲来说,是无法抹去的痛,也让她带着深深的内疚。在女儿被杀之前,母亲因为不肯借车给她去开派对,曾和她发生过激烈冲突,女儿便赌气步行去参加派对,结果在路上被奸杀。

“三块广告牌”将故事浓缩成三句话,提问近乎严厉,却是一个母亲在绝望和内疚中挣扎了7个月以后,对这座平静的、似乎什么都没发生过的小镇的呐喊。她用这种方式纪念惨死的女儿,也在某种意义上表达自己的歉疚。

但小镇有自己的人情交往规则,一个女孩被害对居民的影响不大,他们不愿为这样的事打扰自己的生活。当母亲用广告牌来控诉他们熟悉并尊敬的威洛比警长时,他们觉得集体受到了侵犯,愤而还击。

令这位母亲诧异的是,前来劝她息事宁人的神父竟要求她不要过分指责别人,全镇人都不同意她这样做,教堂里已经有好几个人表达了对此事的不满,如果她坚持来教会,就会听到大多数人对此事的看法……一怒之下,受伤害的母亲将神父赶出家门,斥责他——“你们像一个犯罪团伙!”

 

 

破除假相的努力

 

在各种争执中,母亲米尔德雷德的言辞像子弹一样,击中了社会上许多隐秘的不公和罪恶。那些被她责骂的人虽然一脸震惊,却说不出反驳的话。小镇上其实有许多微小的恶行,如性别歧视、种族歧视、恃强凌弱、家庭暴力,等等,但大家都心照不宣,保持着平静安宁的表象。

威洛比警长是镇上唯一一个听到米尔德雷德呐喊背后的哀伤的人。他决定去找米尔德雷德,他承认警局对此要承担责任,并告诉她:“你以为我对这桩谋杀案没上心吗?不,而且我们一直在努力寻找罪犯,但是线索和证据不足,我们也无能为力。”

米尔德雷德并不接受警长的解释,她粗暴地将他赶走,指责他的无能,甚至对他身患癌症的状况也毫不同情。

警长没有采取报复,而且坚决阻止手下警员对米尔德雷德的刁难和嘲讽,并认真研究那桩奸杀案的记录,希望还她一个公道。

最后,被癌症折磨的威洛比警官自杀了。死前,他为贫困的米尔德雷德续租了那三块咒骂他自己的广告牌,并在遗书中告诉她,自己的死与她无关,只是不愿意拖累妻女。他还写信给一位受自卑和暴力倾向折磨的警员杰森,告诉他,尽管他有各种缺点,但从内心深处,他是一个正直的人;他告诉杰森,成为一名优秀的探员,需要的不是恨,而是爱,爱才能让人有平静思考的能力,才能成为一个头脑清醒的警官。

 

 

改变生命的转折

 

威洛比警官的死改变了许多人的生命,但仍然有几个人跑来向米尔德雷德兴师问罪。可惜,问题并没有解决,凶手依然逍遥法外。不过,威洛比警官留下的信让警察们的心逐渐改变了,他们开始理解米尔德雷德的愤怒。

米尔德雷德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,她不再仅仅专注于自己的仇恨,开始试图了解别人的想法,而后发现,她也有支持者和同情者,她开始尝试和他们交朋友。改变最大的,是那个不称职的警员杰森,他竭尽全力帮助米尔德雷德找凶手,不惜以生命为代价。他的努力改变了米尔德雷德对警局的态度,她承认是自己在愤怒中烧毁了警局,并使杰森烧伤,杰森却说,他早就知道了。

直到最后,案件也没侦破,但小镇的人际关系却改变了。他们不再是一群只关心自己生活的人,他们学会了承担彼此的重担,并从对方那里获取力量,也学会去了解对方受到的伤害,去担待、宽容对方的宣泄,并倾听这种宣泄背后隐藏的痛苦与绝望。他们愿意用生命捍卫社会公义,不再对日常生活中隐藏的歧视和邪恶默不做声……

 

 

脱离捆绑的心灵

 

这部电影和基督福音有异曲同工之处。在耶稣的时代,当犹太教失去了信仰的核心,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空壳时,那种表面平和、实则冷酷的犹太社区和小镇的气氛非常相似。耶稣与每个人关于永生的对话,都无法传进他们的内心。他们就像小镇的居民一样,只关注自己的事。

基于此,耶稣对犹太人的教导可谓惊世骇俗。他责备当时最受尊敬的文士、法利赛人是伪君子,需要悔改,这严重伤害了他们的声誉,引起他们的厌烦和恼怒。他们试图恐吓他,抓住他的话柄陷害他,这和小镇居民的所作所为多么相似!他们不曾尝试正确地理解米尔德雷德通过广告牌传递的信息,而三块广告牌却尖锐地指出了一个事实:有人被杀了,正义没有得到伸张,这是谁的责任?

耶稣传递的核心信息是:大家都是罪人,需要悔改才能得救!在当时的犹太社会,这如同一块讽刺的“广告牌”,真实无伪,却让人恼羞成怒。耶稣希望人们的心重新变得柔软,但这一切,只有在十字架的死亡阴影中才会实现,血的代价才会唤醒沉睡的灵魂。

在影片里,威洛比警长告诉杰森:“唯有爱,而不是恨,才能使你成为一个好警察。”他也同样以爱和责任感,胜过了米尔德雷德的仇恨。虽然案件到最后也没有侦破,但他的诚实与坦率拯救了米尔德雷德和杰森。他们都成了有爱且能信任别人的人。

《三块广告牌》通过对人性的深刻剖析,告诉我们什么是公义、同情、爱和良知,什么是脱胎换骨的改变,基督信仰也是如此。

在生活中,会有各种难以越过的沟壑、无法原谅的人、隐秘的屈辱和悔恨,但基督的爱释放了我们,让我们在各种艰难的境遇中,能够清醒而有盼望地直面生活,让我们能够因着爱,选择饶恕那些本来无法饶恕的人和事。

 

 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-+=