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斗米的代价/熊璩

 

“去你的,这活

老子不干了。”

 

 

 

文/熊 璩

 

 

 

老子不干了

 

有一首七十年代的美国乡村歌曲:《去你的,这活》(Take This Job and Shove It)。这首由Johnny Paycheck所唱的歌,脍炙人口,历久不衰。它的大意是这样的:

去你的,这活(Take this job and shove it),

老子不干了(I ain’t working here no more)。

我的女人跑了,

夺去了我所有要作工的理由。

你最好不要挡着我的路,

老子正要跨出大门。

去你的,这活

老子不干了。

………

他们让人在这个工厂,

没完地干上五十年。

在这种日子里,

老子看到我的女人

天天以泪洗面。

你瞧这些人,他们都在

压榨我的劳力

(Gotta have a piece of me)。

我会摔掉这五斗米

(I’d give the shirt right off my back),

 

如果我能有胆量说:

“去你的,这活

老子不干了。”

………

这首简单而粗犷的歌,其实包含了多重的意义。

首先,这首歌描写了生活的艰难,赢得了人们的共鸣。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,每个上班族都有受气的时候。但是为了讨碗饭吃,只好将就隐忍。这首歌把人们心中想做却不敢做的事唱出来了,是无奈感的一种痛快的发泄,也是这首歌受到欢迎的原因。

其次,它的歌词无意中衬托出美国广大蓝领阶级(特别是小城镇的)心态。他们享受生活,与世无争。对他们,与家人团聚远比跟老板喝酒更重要;参与孩子的课外活动远比工作表现更重要;每年秋天猎鹿的活动远比赶进度更重要;种花莳草远比学习进修更重要;甚至周日全家上教堂都比睡懒觉更重要。

不同于笔者今天居住的矽(硅)谷快速的步调,这批朴实的人更热爱生命,更懂得享受人生。他们看重家庭,也保持了敦厚的社区感情(不像加州邻居们老死不相往来)。他们虽然也努力工作,但却不做金钱的奴隶。他们容易满足,不会让野心控制他们的人生。

我羡慕他们生活的丰富,我更羡慕他们优游自在的洒脱。这让我想起陶渊明的《饮酒》:

结庐在人境,而无车马喧。

问君何能尔,心远地自偏。

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。

山气日夕佳,飞鸟相与还。

此中有真意,欲辨已忘言。

这种胸襟,可能是今日汲汲于功名和成就的人,所无法体会的。

 

 

为五斗米折腰吧

 

网路革命的刺激,带来了九十年代空前的繁荣。藉着“开发资金”(Venture Capital)的大量投入,网上公司(Dot Com)有如雨后春笋般地成立,刺激了股票市场的狂飙,造成了所谓的“网路泡沫”的现象。

在繁荣中,人人都卖命工作,每周工作往往有超过八十小时的!科技变化的高速和资讯数量的爆炸,使得人人都喘不过气来,没有时间慢下来生活。Google的市场部副总裁曾抱怨说,排队购物让人烦不胜烦,看牙医更是浪费时间,因为这些都使得他不能专心上班。他或许没有想过,当有一天走到人生尽头时,有谁会为周末少加了几次班而感到遗憾呢?

在繁荣中,人们对前途、对自己的能力都充满了信心。有人为湾区最大软体公司“甲骨文”(Oracle)的老板“爱利深”(Larry Ellison)写了一本传记,《上帝与爱利深有何不同?》。这本书的书名,就说明了其主人翁的狂妄。

在繁荣中,人们与周围的环境脱节,成为追求成功的机器人。因股票上市而成亿万富翁的Mark Ewing,即Red Hat 公司的创办者就是一个例子。他不知道如何处理自己的财富,当财务顾问想了解他的价值观时,他说:“我好像从来就没听过‘价值观’这个字眼,我也不晓得怎样用电脑去模拟它。”

在繁荣中,人们追求高品味的奢侈品,购买昂贵的“玩具”。他们或许对选择玩具很有品味,做生意头脑灵活,但是他们却缺乏人生的智慧,不知道选择真正的可贵之物,也掩不住内心的贫乏。 湾区Menlo Park市的Sand Hill路,是“开发资金”的大本营。Glen Mueller的公司,就在这条路上。他拥有一切,银行里有一亿美元的财产,生活愉快。但是1994年因为Netscape的创办人Jim Clark拒绝他投资,使得他万念俱灰,在自己的游艇上开枪自杀,结束了生命。

在繁荣中,在“鼠赛”(Rat Race)的转轮上赛跑的人们,未必是为了实现自己内心真正的梦想,反而常常是在追逐他人的美梦。人们为恐惧所驱使,为了不想误了班车而奋斗。午夜自省,人们往往有不知“为何而战、为谁而战”的彷徨。

在矽谷,若是有什么是“不变的真理”的话,那就是,一切的人、事、物,都有“有效期”。没有任何潮流可以长久不变,也没有任何人物可以永远得势。网路泡沫在2000年终于破灭了,容易得来的,也容易失去。

今天,美国的经济陷在不景气当中,失业率升到6%,矽谷受到的冲击尤其显著。当人们的“安全网”(例如,401K退休计划)等,不再有保障的时候,当人们的“购股权”(Stock Options)变得一文不值的时候,自然是人人自危,甚至信心荡然无存。短短两年之间,人们的心态竟有如此天壤之别!

人们开始思考──那样牺牲家庭生活、那样卖命工作,值得吗?

 

 

一只愚蠢的猫

 

俄国文豪陀斯妥耶夫斯基曾说过一句很深刻的话:“人不能活得没有意义。”没有意义的活着会叫人发狂,甚至叫人丧失生存的意志。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誉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十本书之一,精神病医生法兰克(Victor Frankl)的《人对价值的寻求》,正说明了这一点。法兰克是纳粹集中营的生还者。根据他的研究,他发现到那些生还者的共同点,就是他们都能在最黑暗的环境里,在自己以外找到活着的意义。

法兰克由此而创立了有名的“道疗法”(Logotherapy)。相对于佛洛伊德的“追求快感”,和艾德勒(Adler)的“权力意志”,他认为人类活着最大的动机,就是“意义意志”(Will to Meaning)。没有意义,人就无法生活。

法兰克更说了一句中肯的话:“我一再对我在欧洲和美国的学生说,不要以成功为追求的目标──你越是以成功为目标,你就离成功越远。就同快乐一样,成功是无法追逐的。当我们投身于一个超越个人的目标时,或者当我们对某一个人献身时,成功就会自然发生。成功只能是一个始料未及的副产品。”这可以说是笔者所听到,对那些想从工作中寻求成功(或快乐)者最好的劝告。

“你为自己图谋大事么?不要图谋!”(旧约《耶利米书》45:5)

“因为我的百姓做了两件恶事,就是离弃我这活水的泉源,为自己凿出池子,是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。”(旧约《耶利米书》2:13)

畅销书《人生下半场》的作者Bob Buford,也说:我们要“从追求成功转换到追求有意义的人生”(from seeking success to seeking significance)。他劝告我们,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活出“百倍”的收成。

我们这批患得患失的上班族,常常让工作以及工作所带来的焦虑,捆绑我们的人生,以至于丧失对价值的判断力。但愿我们可以从工作台上抬起头来,把视野从眼前的利益(或假象)上拉开。或让我们退后一步,试着问问自己,如果我们有绝对的自由,我们会怎样选择?到底什么是人生真正值得追求的目标?若是我们明天就离开世界,什么是我们真正想要成就的?

除非我们有勇气赤裸裸地面对自己最深处的呼唤,能够在自我内心的镜子前问心无愧,否则,我们永远不过像一只愚蠢的猫,不断地追逐自己的尾巴。

圣奥古斯丁说:“惟有当我们开始问自己将留下什么产业(Legacy)时,这才是我们成年期的开始。”

已故名传道家Ray Stedman,提到第九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的查理曼大帝。此皇帝显赫一世。当考古学家掘开他的墓园时,他们发现皇帝的骨架坐在一张椅子上,长长的指骨指着膝上一本翻开的圣经,上面写着:

“人若赚得全世界,赔上自己的生命(或作灵魂,soul),有什么益处呢?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?”(《马太福音》16:26)

这次经济萧条给了我们重估自己职业观的机会,也让我们能重新考量自己的人生观。如果真是这样,它或许竟是一个化妆的祝福呢?也或许,我们竟能从美国的蓝领阶级学习一些生活的艺术?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-+=