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督精神与人民精神

 

 

 

文/谢文郁

 

 

 

当我们谈论“精神”两字时,指的是一种生活的终极寄托。不难发现,每个人的生活都要依靠着什么。基督徒把自己的生活最终寄托在基督的救赎上,而人文精神则是把生活完全寄托在自我的追求上。

英国的罗素是一位坚定的人文主义者。他坚信人完全依靠自己就能拯救自己,因而只须高举人文主义大旗,人类必能创造美好的未来。这是颇为流行的观点。

深深埋在罗素心中的一条原则是:人只能依靠自己。在这一原则的支配下,当然,人也只能按自己的概念来理解上帝,比如“善良而全能的神”这一说法。从人的概念出发,所谓“善良”是人按一定的善恶观念对事物进行评论。任何符合这一定观念者,即是好;否则便是坏。这种从人的观念为准则的善恶观,其有限性是显而易见的。中国传统道德中的“三纲五常”有贞女一条。如果从当代立场出发,妇女夫死再嫁是符合人性符合道德的,但在传统社会中,这却是违反道德的。究竟哪一家的观点才是终极的呢?又如“全能”,罗素觉得全能的神不会造出这个不完善的苦难重重的世界。反过来说,这个罪恶充盈的世界足以证明全能的神并不存在。在罗素心中“全能”不过是人所能想像出来的能力。这一点在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中已有不少讨论了。其中有一个著名的论证式为:神能不能造一个连他自己也举不起来的石头?回答无论能否,都导致神无全能的结论。

由此看来,把人的自身当作根本原则,其结果是把自己的一定的概念当作终极标准。当我们用自己的概念判定与之对立的另一种概念时,比如前面提到的“贞女”问题,究竟应当服从谁呢?很明显,人若固执自身,他必然把自己局限并封闭住,丧失了自由。在这里,人的创造性被窒息了,并没有罗素所期待的美好的未来。

作为人,就不能避免持有一定的是非善恶之见。究竟谁的见解更好,在人与人之间是无法判定的。双方都可以认为自己的见解比对方好。问题的关键在于:在对立中,有没有一条化解之道呢?历史上有一点可以肯定:无化解之道。解决对立和冲突的唯一途径是诉诸征服,这在极端人文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西方自由主义之间有典型表现。人若只依靠自己,战争、冲突是在所不免。

人完全依靠自己,结果是关闭自己,而人若获得自由就只能指望超越性力量的救赎。这便是耶稣向世人宣告的神的许诺:神的救赎。在神的救赎中,人通过信仰基督而暴露了人的律法  包括各种是非善恶之见  的有限。人应当放弃这所有的一定之见。在信仰中,神的至善、全能、真理、完全向我们显示。由于摆脱了一定之见的束缚,人进入了自由世界。只有在这个世界中,人才能创造自己的未来。这样的未来是开放的,是真正的未来。

在神的救赎中,人的追求并未因此而不再需要。相反,人的追求联结到神的至善全能真理之上,从而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动力。这是生生不息的追求。这是真正的生命。也就是说,人不再受到有限的是非善恶之见的束限,人获得了自由。

在神的救赎中,人与人的对立化解为和平、对话、共进。我们注意到,人与人的对立冲突来自人坚守自己的一定之见,并奉之为绝对。当遇到其它的相对立的观点时,由于对方和自己尊奉的真理至善相悖,因而必然要求对方服从。如不服从,则实施征服。这便是冲突和战争的起源。在两个“至善”之间是没有对话余地的。然而,人尊奉的“至善”是假的“至善”,只有神在拯救人类时给人带来的至善才是真正的至善。通过它,人的一定之见通通暴露了有限性。于是,人间的冲突和战争的最后基础被去掉了。人于是开始容忍对方,并进行对话,达到共同进步。

在神的救赎中,人间才可能有真正的正义。罗素劝告人们“公平地正视这个世界  善的事实、恶的事实、美的、丑的,看清世界的真面目,不必畏惧。”这是一种良好愿望。但是,人受一定之见的局限,在此看来是公平的、善的,在彼看来却正好相反。人如何找到这个世界的真面目呢?圣经新约中有一个比喻,说上帝有如这样一个农场主:他需要人来干活。第一天有人来干活,第二天又有人来,第三天还有人来。工作做完了,他发给每个人、无论先来后到,都一样多的工钱。早来的人干得多,收入却和晚来的人一样多。这在人的公正观看来,实在是不公平。但神的公平超越了一切人所能理解的公平。他爱一切人。没有神的救赎,没有这样一种至善的公平,人如何能“公平地正视这个世界”呢?

在神的救赎中,人的追求才能达到真正超越,进行创造。不难注意到,人若只依靠自己,人的追求是受一定观念引导的,在这一定观念之内,人的追求就永远在其中团团转,无法超越自身。这里没有自由,也没有创造;当然也不可能有科学革命。这一点在相对论力学对牛顿力学的历史变革中已有充分表现。人的创造或超越是要打破现有的观念,是要进达到与现有理解不同的新境界。但是,在一定观念的引导之下,最多只能达到这一定观念所允许的圆满境界,决不可能引向打破它自己。只要在超越这一定之见的真理的引导下,人的追求才可能打破现有观念,进行创造。这个真理只存在于神之中,并通过神的救赎而向人们显示。

由此可见,神的救赎并未否定人的追求。相反,只有通过神的救赎,人的追求才能联结到至善真理之上,获得自由,进行创造。罗素盲目相信人的力量,结果只能束缚人的追求,扼杀人的自由,阻碍人的创造。

这便是真正的基督精神。人追随基督,信仰基督,接受救赎,从而收到了神的恩典,获得自由,使人的生活充满动力,不断创造,不断超越。

 

作者是广东人,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,现为美国加州Claremont神学院博士生,着有《失魂与还魂》一书(加拿大福音证主协会出版)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-+=