单身者,如何排解孤独 / 晨牧

单身者需要做的,也许不是焦灼地寻找婚姻伴侣,而是让自己的生活充满意义和方向。

 

文/晨牧

 

前不久,因为疫情,很多人宅居在家,本以为春暖花开时,走出家门赏花踏青,可谁知这个春季,离婚的人数大大超出往年同期。

后来,看到一则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和妻子普莉希拉相互表白爱意的采访。妻子说:“在成人里,我唯一能够讲话的人就是你。”丈夫说:“如果非要和某个人关在一起,那就是你。”这相爱的模样,自然又会勾起单身独居者对爱情和婚姻的渴望。

两口子关在一起,日久了也许会“疯”;单身者多日不能出门工作、社交,那种孤独非一般人能忍受。

 

1

最急于又是最难脱单的,要数迈入中年的人群。有人说,人到中年找对象很困难,因为每个人都想找到一个完美的人。有人认为那些超大龄单身者是眼光太高,对婚姻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。

除了上述的理由,还有一些实际的原因,比如年龄越大,选择余地就越小,对对方的信仰、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也越有更具体的要求。

一个朋友说:“那些追求完美的人,所承受的痛苦,要远远大于那些结婚的人。追求完美的人,在自己的执意中,必将孤独终老。”这话听起来确实凄惨悲凉,不过细想,若是心心念念地想要结婚,渴望一个完美的人来拯救自己脱离单身,这样空洞的期盼的确指向孤独终老。

 

2

有一天,跟一位编辑聊天,之前我们并不知道彼此的年龄,只知道彼此都还是单身。因录入作者个人信息,她看见我的年龄,大吃一惊。她以为我是90后,我为惊吓到她感到抱歉。可她告诉我她的年龄,竟然还比我大几岁!

这下子轮到我吃惊了,然后她跟我说:“在编辑圈子里,随便数一下,上40岁单身的就有6位。”且都是女性基督徒。

很多基督徒女性,由于信仰的因素,希望找到志同道合的伴侣。实际情况是,在圈中的未婚男性日益稀少。继续等待,机会越来越少。对于单身的基督徒女性来说,过信仰生活已有诸多艰难,如果要她们放低要求,或者放下信仰的考量,为了脱单而与不同信仰的人结婚,这对她们来说可谓是巨大的压力。

 

3

中年单身者,各自单身的原因不尽相同。为避免孤独终老,现在就得学习如何面对孤单。

单身者需要做的,也许不是焦灼地寻找婚姻伴侣,而是让自己的生活充满意义和方向。

单身者什么时候最孤独?恐怕是无所事事,没有人生目标和方向,感受不到自身的价值感和成就感的时候。这样的人,现在越来越多,不但在单身群体中,已婚人士中也大有人在。如很多人混迹于酒吧买醉,或者看色情片,吸食毒品,沉溺于网络游戏,不都是为了逃避孤独吗?

单身并不一定会孤独,而孤独也很可能是一群人的孤独。

所以,作为中年单身者,不如放下追寻婚姻来逃避孤独的苦苦期盼,而用这个精力去追寻活着的目标和方向——这并不是来一场“说走就走的旅行”;活出“一人吃饱,全家不饿”的潇洒;或者是专注于实现自我梦想,成就一番与众不同的事业。虽然没有太多牵绊,可以随心所欲,都是单身者的优势,可竭力追求成就自我,也并非能避免孤独。

在电影《喜欢你》中,那个大龄男总裁路晋,掌管着跨国经济体,被父亲培养成了一个近乎“完美”的人。他不仅苛待自己,对别人也很苛刻。父亲教导他不要被任何人或事牵绊,保持孤独才能有清醒的头脑,追寻更大的成就。可站在人生巅峰的他,在个人梦想实现后却仍然孤独。

作为中年仍单身的人,给人的感觉就是为了事业,为了实现梦想而耽误了婚姻。这看上去是一种励志,可事实上,为了成全自我而牺牲婚姻,这并不值得标榜,反而会使人限制在孤独的自我里。

 

4

我们都会老去,都可能面对孤独。

还记得二十几岁时,读过一本书《孤单并不孤独》。这本书的作者伊丽莎白·艾略特当时已经两次丧偶,第三次结婚,是一位步入中老年的作家。这样的人一定害怕孤独,担心孤独终老吧?

原来,伊丽莎白的经历跌宕起伏,非常人所能想象,孤单占据她生活中很大的一部分,但孤独却不是她生命的主旋律。

伊丽莎白的父母是宣教士。她在惠顿大学读书时,认识了未来的丈夫吉姆·艾略特。他们彼此吸引,却不能成婚。原因是吉姆认为上帝呼召他去厄瓜多尔丛林中宣教,艾略特说:“如果结婚,我已知道应该娶谁,但目前的问题是,上帝是否要我结婚?”

他们视呼召重于爱情,于是毕业后他们分离,不通电话、不写信,专心寻求上帝的旨意。

这一分离就是4年。在无数个日夜中,伊丽莎白祷告、等候,势必经历了极大的孤独。然而,那孤独却没能将她扯进迷茫的深渊,反而让她越来越清楚未来的方向。

后来,她将长达5年半的恋爱故事,面对渴望、孤单、不安的感受,写成了一本书《邮递真爱》(Passion and Purity)。这是一本关于贞操纯洁的书,无论对于单身者,还是恋爱中的人,都是金玉良言。

谁想到,结婚仅仅27个月后,伊丽莎白的丈夫在厄瓜多尔被当地土著杀害。痛失丈夫的她并没有离开,却选择带着年幼的女儿住在印第安人部落里,向他们传福音。这一住,就是16年。

 

5

丧偶,单亲母亲,又在远离家乡的原始森林,伊丽莎白难道不曾感到孤独和恐惧吗?难道不害怕如此终老吗?在丛林生活的那些年,她体会到诗人大卫所说的,“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,也不怕遭害,因为你与我同在:你的杖,你的竿,都安慰我。”(《诗篇》23:4)。

伊丽莎白将那段和丈夫吉姆一起在厄瓜多尔生活的经历写成了《穿越荣耀之门》。书中讲述了5名立志将福音传播到丛林深处的年轻传教士,冒死深入厄瓜多尔原始丛林,希望向印第安部落奥卡人宣讲福音。不幸的是,他们刚踏上部落所在地,就遇难身亡。

这个感人肺腑的真实见证,震动了整个西方世界,和每一位读者。

当伊丽莎白终于返回美国后,她再婚,不料仅仅 3年半,丈夫又死于癌症。半生已过,结婚两次,却仍然孤单一人。

若是一个人期待用婚姻来摆脱孤独,那真是前路未卜。

罗宾·威廉斯说,世界上最可怕的事,不是孤独终老,而是跟那个使自己孤独的人终老。

改变我们的不是生活的经历,而是我们对这些经历的反应。这应该是基督徒和非基督徒之间非常明显的区别。伊丽莎白没有让恐惧孤独、逃避孤单引领自己的生活,她选择以爱和顺服来面对孤独和苦难。

作为超大龄单身者,我们不是在等待一个完美的对象,也不是在清心寡欲中孤芳自赏,更不是忧愁恐惧即将到来的老年。我们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:或许遇见另一半,携手走进老年;或许仍然是孤单一人;或许可以像有些人,开始为老年生活做计划……

明天,总有很多不测。可是趁着还有今天,我们要知道自己活着,是让这新造的生命在祝福别人中开花结果。新造的生命在祝福别人中开花结果。

 

《“单身者,如何排解孤独 / 晨牧”》 有 1 条评论

  1. […] ▸单身者,如何排解孤独 / 晨牧 […]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-+=