冲破焦虑的深呼吸/晨牧

不过那种形式化的祷告不能带我到任何地方去,就像我们呼吸,却不是深呼吸。

文/晨牧

曾经,我和智障孩子一同工作过。有个患唐氏综合症的大男孩叫亮亮,他学习和做事能力比其他孩子强许多,却因情绪障碍和语言表达障碍,常有生气难过和焦急的情况。因为讲不清楚自己的意愿,就咬牙切齿,不然就不分场合地放声大哭。

一起深呼吸吧

后来,我们的特教老师不知从哪里学来一招“深呼吸”法,当亮亮大哭时,她走到他面前跟他说:“我知道你着急,很难过,来,我们一起深呼吸吧。”老师举起手臂,深吸一口气,然后缓缓地放下双臂,缓缓地吐气,亮亮也跟她一起做。之后每遇此情况,老师就和他一起做深呼吸,亮亮的情况得到很大改变,性格也变得温和多了。

后来有一次,我们带一群孩子外出购物,在商场里,亮亮不小心被拥挤的人流挤倒了,他爬起来,红着眼圈,握着拳头,对着人群。我们吓坏了,想着该怎么进行干预时,只见他松开握紧的拳头,像一只正要起飞的鸟,耸起双肩,舒展双臂,仰着头,深深地吸气,再吐气,然后说:“来,我们一起深呼吸吧。”

人群里有人在嘲笑,我们当老师的却特别为他骄傲——在危急时刻,他能放下自我防御的拳头,用近乎优美的深呼吸,轻而易举地得到了放松。

焦虑带来疲乏

我自己也是个急躁的人,妈妈说是因为血糖低——估计是妈妈从小忍受我的臭脾气,无奈之下的自我安慰吧。

刚工作时,这个习性被一个又一个工作任务胁迫得无处藏身。有时候想永远都没时间完成想做的事,无法像别人那样富有生产力,对成就感的追求让我疯狂地把握每一秒,计划一旦被打乱,自己被焦虑所困,周围人也跟着遭殃。

作为一个基督徒,深知自己的身份是信靠上帝,在祷告中学习交托,不过总觉得自己交托得很敷衍,很表面化。在紧急关头,也会急躁和无所适从,生命里面仍旧没有活力。一个姐妹提醒我,越是情急之下,越要祷告仰望。我也祷告了,不过那种形式化的祷告不能带我到任何地方去,就像我们呼吸,却不是深呼吸。

在忙碌当中,特意花时间祷告,会变得很困难,焦虑地奔赴一个个目标,会愈加感到属灵的疲乏。在这种情况下,我很难洞察自己的思想和感受,像是寂静的湖面飘着的一片枯叶。那种情况,即便还在与人交谈,但不能使关系密切;也在做很多事,但并没有什么效果。

当把一天的事情罗列在主的面前,完成与上帝半小时的例行会面,有时候,特别是计划变动,事务繁重,本是更应该深入祷告的时候,却连十分钟都觉得漫长,闭上双眼,脑子里仍在想要如何力挽狂澜,扭转局面。

有次祷告会结束,一位年轻的慕道友在我们祷告时观察我们,之后他跟我说,你们祷告时,紧握双手,情词诚恳,可面部表情和身体看上去紧张得不得了,好像上帝在前头拉车,你们在后头使劲。当然他说的是玩笑话,却让我怔怔地想了一会:祷告时,我在做什么呢?还在汲汲营营地忙碌吗?

后来想想,那些并未让我从焦虑之中放松的祷告,正如那位慕道友所说,我好像在祷告中给上帝加力气。难怪很多的祷告,非但没有放松和放手,反而更多焦虑,除了焦虑要做的事外,还要焦虑上帝什么时候,以什么方式出力相助。

停止扮演上帝

后来,我读到卢云的书《始于宁静处》(Out of solitude),开始明白我需要的是像亮亮那样的深呼吸,刻意也特意地将自己投入到深度祷告中去。那种祷告能提醒我是谁,并且与上帝在祷告中相遇。

那本书是卢云对《马可福音》中记载耶稣在天还未亮时,到旷野祷告的默想。耶稣整日忙碌,治病赶鬼,远处的、近处的人蜂拥而来,他知道第二天会有更多人,带着更多的需要前来。他选择到孤寂的旷野去祷告,让他的身体和灵性得以休息。

在耶稣的门徒看来,有许多事要做,大家都在找你,怎么好浪费时间呢?在卢云看来,耶稣退到旷野,是在孤寂中找到前行的勇气。在那个清晨的祷告中,当他做深呼吸,卸下整日整夜的劳累,再次领悟到他一切所行的能力来自天父,所说的话从他而来,所做的工作也是彰显天父的作为。

这种深入的祷告,让他直面自己作为人子的疲惫和软弱,而我也一样,当我进行深入祷告的时候,放下为自己争战的刀剑和处心积虑,还有让自己上瘾的焦虑,松开手时会感到一种极深的无助,因为不确定有什么会放在我张开的手里。

直到我停止扮演上帝,停止占有欲,从自我为中心的反省转移到单纯的敬拜,交出自己看为宝贵的成就感、价值感、自我形象的标准,等等。我能做的就是张开手,等待这位生命的主,直到渐渐地体会到“如鹰展翅上腾”般的力量和喜乐。

被唤醒的喜悦

最近看了一部日本电影叫《深呼吸的必要》,影片中,女主角日奈美照父亲的说法做了个深呼吸,可是因此起跳晚了,得了最后一名,却觉得很轻松,不像以前那样游得难受,于是日奈美对自己说“最后就最后吧”。

深呼吸未必使游泳比赛获胜,却能平复我们的情绪和心态,而这种深入祷告也未必能事半功倍,不过的确会让过程充满了惊喜,还会有意外的收获。

在一场“大屠杀纪念展览”上,展出了350件犹太人在集中营中自制的宗教物件,这些物件表明,即便囚禁在集中营里,犹太人仍然以木块和织物制作成安息日所用的物品来敬拜,他们让自己在痛苦中仍能够在神圣的时间庆祝。

有位犹太领袖回忆说,当年他还是个孩子,在逃避德国人时,他母亲跟他说:“永远不要忘记,你是犹太人,要守安息日。”当他在逃亡中,疲惫又口渴,害怕又困乏,觉得要丧失活下来的希望时,想起妈妈的话,又勇敢上路。

虽然生来是犹太人,没什么能改变这个身份,然而他们却依然恪守一个特别的日子,铭记自己的身份,特别是在患难中,也要在崇拜中享受安息日与上帝同在的喜乐和平安。这点提醒我,深入祷告并非是变得更属灵,或持守信徒本分,或为得到什么,而是出于一种被唤醒的感情和喜悦。

生命不是占有

像亮亮,在情急之中,放下自己惯有的行为和自我防御,刻意地透过一个仪式性的深呼吸动作,吸取新的力量,这种力量让他破除自己的障碍,变得更正常。

而我呢,这些年学习不让自己受制于“紧急”的暴虐,在深入祷告里,停顿下来,相信上帝的应许和能力,明白自己的能力和力量原本是他的礼物,如不是上帝先在他丰富的恩典中行动,我就不能做什么。

圣经上说:“但那等候耶和华的,必从新得力。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,他们奔跑却不困倦,行走却不疲乏。”(《以赛亚书》40:31)

这里的“从新得力”,希伯来语有“将它变得更好,取代它”,或者“交换它”的意思,就像一个人换掉那双破烂不堪又磨破脚的旧鞋子,换上一双结实舒服的新鞋前行。我们可以把不足的力量交出来,转而接受上帝的力量。这样一来,即便外在环境仍然有狂风暴雨,可我们心灵的力量却变坚实了,就能展开强健的翅膀,一直向上飞升。信仰的旅程,意味着对自我的完全舍弃,选择依靠他,交出自己的软弱和不信,愿意按着天父完美的旨意去行动,去生活。

如此,也就不再把生命看成一种占有,也有能力将眼光从自我中心转向他人,可以凭着主的仁爱之心去怜惜和爱护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-+=