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珊妈妈,节日快乐!

苏珊妈妈,节日快乐!(文/小枝)

中国老师都做不到的事,她却做到了,我隐约觉得,她里面有什么东西让她如此不同。

老师快到教师节了。回顾近20年的寒窗生涯,有多少老师用知识和爱心携我前行。如今大学毕业6年了,再掂量一下心底的回忆,沉淀在最深处的,却是一位美国老师。

    她记得每个名字

说起来,是10年前的事了。我捧着没发挥好的高考成绩,进了不是太理想的大学,但好在选上了自己喜欢的专业——英语。内心的委屈和不服输,促使我在各方面都尽力做到最好和醒目。

然而,从高中的压力与紧张中走进大学,让人感到极不适应。比如:大学的老师并不太关心学生,讲完课就走,连学生的名字也记不住几个;如果你不主动接近老师,老师绝不会主动接近你,更别提额外付出时间来关心任何与你有关的情况了。当时我就想,在大学就该自律,自己负责任,自己成长。

然而,就在这样的环境里,有一位老师却那么与众不同。

她叫苏珊,和蔼可亲,跟妈妈差不多的年纪;她是单身,美国人,教我们口语课。中国老师常常是照本宣科,讲完就走;但她总是背来一大书包各式各样的教具,设计各种活动,让我们在轻松、有趣又有效的氛围中学习。

10年前,中国学生的口语能力普遍偏弱。但像我这样原本内向的女孩,也逐渐地敢开口,不怕犯错了。我很喜欢苏珊的课,觉得她真是一个敬业、优秀的老师。

苏珊教两个年级,8个班,近300个学生。但她给每个班的学生照相,在家反复记忆每个学生的名字。走在路上碰到她,她一点都没有老师的架子,总会主动跟你打招呼,微笑着叫出你的名字,一直温暖到你心底。甚至那些教过2年的学生,她依然都能叫得出名字。

这个小小的举动,让我心里无比感动,中国老师都做不到的事,她却做到了,我隐约觉得,她里面有什么东西让她如此不同。

    自愿开放小房间

苏珊住在学校给外教安排的宿舍里——只有30多平米,一室一厅的小套间。但是每周有4天,她都自愿在下午开放自己的房间一个小时,并欢迎任何人来此练习口语。

她常常坐在客厅的一角,那些来自各专业的学生,甚至是已经工作了的人,则坐在椅子或地毯上,满满一个房间里,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用英语跟苏珊交流讨论。

通过交谈,我得以更多地了解国内外不同的生活、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。我很感谢苏珊这份额外的付出和开放,让我能够在生活中真正接近一个“老外”,而她面向全体学生的开放和包容也让人赞叹。

苏珊的小房间布置得很温馨。所有学生送她的小礼物,无论是茶杯还是卡片,她都会找一个看得到的地方安置。父母生日时,我送给他们礼物,他们有时不太喜欢,会开玩笑,挑剔几句;而苏珊却在家中张贴我给她画的画、送的卡片。看到自己送出的礼物被她如此珍藏,我心中无比温暖,她不会让每一颗付出的爱心受伤。

苏珊家中有一些摆设是从美国带来的。比如一个十字绣的小挂毯,上面写着“I am the vine, you are the branches.——John 15:5”(我是葡萄树,你们是枝子。——《约翰福音》15:5)挂毯很漂亮,但我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。问苏珊,她很耐心地给我解释,但我还是似懂非懂。葡萄树和小枝子代表什么呢?我虽不明白,却很喜欢,因为它们的精美中有一份凝重。

苏珊还有许多书籍和电影光盘,她欢迎甚至鼓励大家借阅。这样的敞开和慷慨,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。

  不为自己得好处

那时,我第一次体会到,一个人真可以用“伟大”来形容。这个词,我以前只在书本上读过,用来描述英雄和模范。但坦白地说,在生活中,我从未见过一个“伟大”的人。

人总是有私心,会说脏话、谎话,会利用别人达到自己的目的,不是吗?然而,苏珊却能不为自己得好处,完全为学生。她做的每一件让我感动的事,都是小事,然而汇聚在一起,却在我心底油然生出“伟大”这个词。我从未想过会有人是这样生活的。

苏珊整个人,好像汇聚成一团温柔、慈爱,却毫不刺眼的光,仿佛茫茫黑夜的大海中,吸引你靠近的灯塔。从小就渴望当老师的我,会暗暗地对自己说:“我以后要做苏珊这样的老师。”

苏珊的家,虽然小,却如此吸引人。在那里,我的心感到温暖、满足、快乐,还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平安。

我和同学们开始常常笑着叫她“苏珊妈妈”。

那时,我已知道苏珊妈妈是基督徒,但我对此并不感兴趣。刚入学时,学校领导就“教育”过我们外语系的学生——许多外教接近你有“传教”的目的,不要讨论政治和宗教方面的话题。好在对此,苏珊妈妈并不多说什么。

   充满金光的大门

大二暑假时,我父亲因为生意亏损,导致精神抑郁并自杀。在悲痛、眼泪、黑暗、压抑和恐怖中,我结束了假期,返回学校。听到同学跟家人通电话,喊“爸爸”时,我的泪无法隐藏。

老师和同学中有不少人得知了此事,只能劝我说:“过去了,别想了,路还长着呢。”我知道大家挂念我,然而无论在家中,还是在校园里,我都觉得没人能真正了解我的悲哀。我的心,无处倾诉。

我一直是个成绩优秀、上进要强的孩子,然而从那时起,我开始追寻活着的意义。我想,人活着,难道只是弱肉强食、人死如灯灭吗?

有一天,独自漫步在校园里,心中的压抑好像要爆炸了。不知为什么,那时就想到了苏珊,想念她的小房间。好像坐在那儿,什么都不做,心也可以慢慢地安稳下来。

虽然当时并不是她对外开放的时间,但抱着试试看的心理,我第一次独自敲响了她的房门。

苏珊很热情地招呼我进去,问我有什么事情。我装作没事的样子,只是请求她让我在这里坐一会儿,让我可以看看书。苏珊同意了,但是觉察到我的异样,并几次询问我,是不是有什么想说的。我都勉强地笑笑说:“没什么事。”

曾经在聊天时,听苏珊提起过,她的父母是在她上大学期间陆续去世的。后来我想,自己会想到见苏珊,也许是因为,我觉得她能真正理解有类似经历的我吧。正如她后来告诉我,人和人是因为共同的软弱而连接在一起的。

那一天,过了许久,我终于忍不住,开始请求苏珊与我交谈了。一开口,我的泪水就止不住地流下来。苏珊急忙拥抱我、安慰我,并开始为我祷告。她听我的倾诉,并真正明白我的心情。她请我定期来与她见面,倾诉我的心思,并为我祷告。

我并不太懂她祷告中所说的话,但感觉到这是一种流淌到心底的安慰和力量。而且见过苏珊后,我确实感觉好多了。

此后,当我无法承担内心的伤痛时,便约苏珊见面。她虽然工作繁忙,仍安排时间与我交谈。有一次,在她祷告时,我感到空中似乎有一道充满金光的大门向我们打开,有一种神圣而美好的感动,从上而下地流淌。那时,我心中充满敬畏,暗暗想:“难道真的有上帝吗?”

    成为像苏珊的人

大四时,我心中的伤痛减轻了许多,开始对苏珊的信仰感兴趣了。我开始想要读圣经,想知道为什么苏珊会这么不一样。我参加了慕道班,认识了许多年轻的弟兄姊妹,对信仰有了进一步的了解。

毕业前的一个夜晚,我来到苏珊家,对她说,我希望决志信主。苏珊高兴极了,她拥抱了我,告诉我,她一直在为我祷告。

从那以后,我跟随了耶稣。有天父来牵我手、领我走。随着新生命的成长,我终于明白了,是什么让苏珊如此与众不同;为什么她能做到其他老师做不到的事情;她住处的平安与喜乐是从何而来。

我也明白了她家中那些艺术饰物上经文的含义,并且深愿自己,也能像小枝子连于葡萄树一般,连接于主。我不再抱怨高考的遗憾、痛悔父亲的去世,我感谢上帝借着这一切,让我认识了苏珊,认识了主。

时至今日,苏珊,依然在那片校园,诚恳友善地接待着一届又一届的年轻人。我们还会联系,在电话中,她依然温暖而热情。

而我,也如愿以偿地做了教师。并努力靠着上帝,像苏珊一样,成为一个可以教授学生知识,并能影响学生生命的帮助者。

有一次,当我教的孩子也满怀深情地拥抱我,并叫我“妈妈”时,我眼眶湿润,默默感恩。我终于成为有点像苏珊的老师了。这不是我想做就能做到的,实在是从上帝而来的爱和力量,涌进我的里面,帮助我做到的。

年复一年,有些东西在重复,有些东西在传递。新学期快开始,教师节也临近了。我默默地祝福教导过我的每一位老师,也同样祝福与苏珊一样默默奉献的教师们;并写下这些文字,盼望与校园里那些年轻学子的祝福,一起送至那位来自异国他乡、却如家人般可亲可爱的苏珊——“苏珊妈妈,节日快乐!”

 

作者居住青岛,从事英语教学。

原载于OC121期(图片来自网络)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-+=