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“囚徒困境”想到的

从“囚徒困境”想到的   文/习恩从鈥溓敉嚼Ь斥澫氲降
63941912nc48d3097ddf9&690有两个嫌犯被员警抓住。员警没有足够的证据使嫌犯认罪,於是想了个办法,将他们分别关押,然後告诉每一个嫌犯∶如果招认并供出同夥,招供者可以免除被起诉,而同夥将被判10年监禁;如果两人都抵赖,那麽法庭会因为证据不足,从轻发落他们,各判6个月监禁;如果两个人都招认并供出同夥,则每个人都会被监禁5年。

每个嫌犯都必须做出选择∶要麽招认供出同夥,要麽保持沉默。在调查结束之前,任何嫌犯都不知道同夥的决定。那麽,嫌犯会怎麽做呢?
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翰·纳什(JohnNash),早在上世纪50年代,就用纯数学的方法证明,在这种情况下,每个囚犯都会从自己的利益出发,最终选择招供,
背叛同夥。结果就是,每个人都遭到严重处罚。
这个“囚徒困境”是博弈理论最经典的问题。如果参与者不限於两人,而是多人、多次反复选择,要麽配合、要麽背叛(相当於抵赖和招供),那麽最终会达到一种平衡,即每个人都会得到对自己不利的结果(就像每个囚犯都得到5年牢狱生涯一样)。这种多人、多次反复选择後必然达到的平衡状态,被称为“纳什均衡”。
纳什先生因为对博弈理论的突出贡献,荣获199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。他的传记电影A BeautifulMind,也在2001年获多项奥斯卡大奖。博弈理论是现代经济学最重要的理论,近十几年来还在不断丰富、发展,到目前为止,已经先後有8人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。博弈理论揭示了人与人的交往方式,会对群体产生怎样的影响,且反过来又怎样影响每个人的利益。其核心理论在经济学、生物学,以及政治、经济、军事等各方面,都有广泛应用。
其实我们的生活经验,也和博弈理论暗合,只不过我们通常只看树木、不见森林而已。我们总说“冤冤相报何时了”,其实就是在感慨多次对抗达到的对每个人都不利的平衡状态,就像囚徒困境中的囚徒一样──博弈理论上称此为“非合作性博弈”。
相反,如果大家互助互爱,那也会达到一种有利的平衡,比如会出现“路不拾遗,夜不闭户”现象,群体中的每个个体都受益,这被称为“合作性博弈”,也就是“共嬴”。
以前总说科学和宗教相矛盾,可现代人惊觉,科学、社会学的很多发现,跟圣经的预测和结论非常吻合,简直就是在证明上帝的存在。比如博弈理论──设想一下,囚徒困境中的两个囚犯,如果在被关押的时候决定读圣经消遣,接著认罪悔改成为了基督徒。因著圣经“舍己爱人”的原则,两个人都想让对方得到自由,即便自己受到最严重的惩罚也在所不惜,於是两人都保持了沉默。最终,他们会得到第二种结果,即因证据不足,两人皆被轻判开释,即游戏中的最佳选择。(注∶这里仅是博奕理论中的假设事件,与具体司法、诚实等无关。)
人因罪性,想破头也想不出这样走出困境的方法来。然而,就像圣经教导的,我们相信上帝,奇妙的事就会发生。
在某种意义上,我们都是游戏中的囚徒,我们都犯了罪,我们都希望摆脱困境。我们非常努力,但就像蜘蛛网上的虫子,越是挣扎,越是难以摆脱。
我们似乎有自由意志,但纳什的理论证明了,如果每个人只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,那麽,“必然受到重罚”是唯一的结果。非合作性博弈带来的後果,是人人都是受害者。比如腐败对个体有利,但对群体有危害,但腐败会扩散开去,甚至愈演愈烈,最终会严重降低群体的力量,而失去对个体的保护作用。
对博弈理论的深刻理解,使现代西方社会非常强调避免社会生活中的非合作性博弈,而提倡合作性博弈,因合作性博弈会带来共赢局面。其实这也是圣经几千年来一直教导的处世原则,《马可福音》12章29-31节,耶稣回答文士“什麽是最重要诫命”时答道∶“第一要紧的,就是说∶‘以色列啊,你要听,主我们神,是独一的主。你要尽心、尽性、尽意、尽力爱主你的神。’其次,就是说∶‘要爱人如己。’再没有比这两条诫命更大的了。”
人若只强调合作性博弈却不信靠上帝,很难做到真正合作,就像腐败问题,明明知道个人腐败对群体不好,可诱惑是巨大的,心中没有信仰,没有人能守住、不沉沦。所以圣经说,罪人会死在罪中。这就像纳什先生的方程式的解是唯一的,这是必然的结果。
作者来自国内,内科医生,现在美国大学做医学研究。
海外校园 > 第一〇六期 (2011-04) > 从“囚徒困境”想到的   图片来自网络

《 “从“囚徒困境”想到的” 》 有 3 条评论

  1. peterecho 的头像

    真好,感谢上帝

  2. 柏香南山 的头像

    谢谢好文分享!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-+=